哈佛使特教育 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哈佛使特教育 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admin 2025-06-22 游戏 80 次浏览 0个评论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哈佛使特教育的一些知识 ,其中也会对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汤玫捷的哈佛生涯
  2. 哈佛大学的学院

一、汤玫捷的哈佛生涯

1、全面的素质 、学生领袖的能力、以及在美国西德维尔高中交流期间卓越的表现,使得汤玫捷最终获得哈佛大学青睐 ,成为2004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大陆唯一一位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哈佛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这在当年的中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中央电视台等几乎所有国内主流平面媒体、电视媒体 、网络媒体都对汤玫捷进行了各种形式的采访和报道 ,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包括《纽约时报》 。

2、哈佛大学发放大多数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在每年春季4月份,但学校会在头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给少量申请提前录取的学生发放通知书 ,非常少比例的学生有幸获提前录取。2004年 ,全亚洲只有汤玫捷和一名印度学生被提前录取。 3月14日至21日,2005年度全美高中生的最高荣誉之一“杰斐逊总统学者”奖在弗吉尼亚大学评选 。汤玫捷继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后,又成为44位获奖者之一 ,是当年获奖的唯一一位亚洲学生。

3、“杰斐逊总统学者基金”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和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众多拥戴者共同设立,每年全美国各个高中可以推荐一名在领导能力 、公民责任以及学术成就上最突出的学生参加初选,并邀请3名左右其他国家的学生参加评选。2005年有3名国际选手 ,一个来自乌克兰,一个来自哥伦比亚,还有一个就是汤玫捷 。纽约时报2007年4月的长篇报道中写道:“在哈佛2005年的秋天 ,玫捷知道她要做什么了——把美国教育的优点带回中国。她开始主持创办一个由学生举办、面向学生的交流夏令营——‘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HSYLC),英文读作H-silk,有‘丝绸之路’之意 ,旨在向中国推行哈佛式教育实验。在她的问题里有些在美国看似普通,但是在中国却很不寻常,比如:‘如果你可以做一件事情来改变这个世界 ,你会怎么做呢?’对于这个问题 ,玫捷的回答是:帮助改进中国教育 。 ”

4、这是《纽约时报》记者安·赫尔伯特写在《新教育》(Re-education)中的一段文字,真实地记录着汤玫捷创建哈佛峰会的经历——把“哈佛精神”带到中国,带给中国的高中生。作者安·赫尔伯特(AnnHulbert)是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和特约撰稿人 ,她历时一年,全程跟踪采访了汤玫捷在哈佛的一年级生活,称这位具有优秀的个人综合素质的中国女生是“让哈佛惊喜的学生”。这篇报道罕见地占据当期《纽约时报》头版超15页的篇幅 。事实上 ,他的关注与汤玫捷的关注一样,那便是中国的教育问题 。

5 、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采用秉承哈佛录取学生模式的选拔方式,从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特别行政区的报名者中选出600多名高中生 ,分别在上海 、北京两个会场与哈佛大学的明星学生志愿者 、以及中国顶尖大学的学生一起,度过9天“准哈佛 ”式的集体学习生活,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一系列哈佛大学经典教学模式和校园生活氛围 ,包括超小型课堂课题教学、嘉宾讲座、“中国大智汇”等。事实上联合国模拟庭,就是由峰会最早带给中国高中生的,当年 ,峰会还在活动中启用小型圆桌讨论模式和社会公益项目比赛 ,这些活动形式在峰会中保存下来,延续至今。

6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学生领袖并不仅限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尖子生、或是主宰学校各项活动的学生干部 。当代中国的学生领袖应具备学术能力、创业精神 、领袖气质和公民意识 ,这四种素质也正是哈佛大学选拔学生时重点考查的内容。”这是汤玫捷对“中美学生领袖峰会 ”意义的阐述。

7、包括哈佛大学招生办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在内的顾问团都纷纷对这一活动给予支持和鼓励 。高盛基金会给予峰会每年20万美元的赞助,这是高盛对同类教育项目最高的投资纪录。

8 、为哈佛峰会提供丰厚资助的美国高盛基金会,时任其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徐子望介绍说:活动遴选约300名优秀高中学生参加(第一届峰会学生共300余人 ,从2010年起北京、上海两个场地各300人),报名选拔方式与哈佛录取学生方式全面接轨,国内学生因此有机会模拟体验一次海外名校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过程 ,在选拔邀请中国学生的过程中推行哈佛助学金制度,确保每一位通过选拔入围的受邀优秀学生能够顺利参加峰会,并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体验机会。哈佛峰会并不是西方教育的简单移植 ,而是基于中国教育背景下的拓展 。在哈佛期间,汤玫捷除了创办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她和同学一同建立的美国联邦非盈利机构 ,还在2008年承办了中国奥组委在北美11所高校的“奥运校园行”活动 ,并获得联想集团300万人民币赞助。来自清华、北大的学生代表们以中国学生领袖和青年大使的身份,和北美学生参与一系列关于中国的积极讨论,比如其在全球市场中日渐突起的地位 ,越来越被西方接受和认同的文化,环境意识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等等。

9 、这项活动加深了中美学生对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主题的理解 、认识,两国部分最为精英的学生通过活动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活动还邀请了包括知名慈善家李连杰 ,前高盛全球总裁 、清华大学教授John Thornton,《大西洋月刊》编辑James Fallows,麦肯锡资深董事吴亦兵在内的多位中美各界知名人士发表精彩演讲 ,在双方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 。 2009年,汤玫捷从哈佛大学经济系毕业。在毕业典礼传统宗教仪式Baccalaureate Service上,汤玫捷作为全体华人学生的代表发言 ,并诵读了东方人文经典。

二、哈佛大学的学院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 。哈佛是为纪念第一位为其捐资的慈善家-约翰.哈佛而命名的 。

哈佛商学院98年在商业周刊全美商学院排名中名列第五,比去年下降了一名。哈佛98年统计学生平均总费用为16.4万美元,比第2名高斯坦福1.1万美元。这使得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承受了很高的债务赤字,98年平均5.1万美元 ,略低于第一名芝加哥商学院 。当然哈佛的毕业生的收入在商学院中是排第三 ,平均薪金收入为8.5万美元,另外还有平均2万美元的年底分红,29%还有股票认购权。

哈佛的学生在管理、交流技巧以及全球经济 ,市场和金融方面的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极高评价,在以上领域哈佛商学院在全美都名列前三。

哈佛法学院创立于一八一七年,虽然比大学部(Harvard College)建校(一六三六)

晚几近两百年 ,仍是美国最古老的法学院 。传承着常春藤盟校的盛名,哈佛大学前后曾经栽

培过七任美国总统,逾四十位教授或校友曾获诺贝尔奖 ,大学部及法学院向来皆列全美排行

与多数美国法学院一样,哈佛法学院提供三个主要的学位学程,JD( Doctor of

Jurisprudence) 、LL.M.( Master of Laws)以及 S.J.D.(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此三学程虽各有不同的入学资格及学位条件 ,但在法学院每年提

的二五0门左右的课程( course)或小班讨论(seminar)课中,不同学程的学生混杂一起

课。至于非学位的部分,除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访问研究( visiting research)之外 ,尚

有例行短期课程 ,包括人权研究( Human Rights Program)、回教法研究( Islamic

Legal Studies)、国际税法研究(International Tax Program) 、协商研究(

Program on Negotiation)、律师实务课程( Program of Instruction for

哈佛法学院于一九九九年有一四六位教授,每年亦有许多全球知名的访问教授

宪法乃系传统中最强的学门之一:Robert Walmsley University Professor,

Michelman美国八○年代后期,宪法理论中所谓「共和思想复兴运动」(civic

republican revival)的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也被认为是John Rawls的政治哲学在宪法理

中的代言人 。著名的宪法学Laurence H. Tribe曾在现任总统George W. Bush的选举争议

中,担任前总统选人Al Gole的顾问。其在 1978年出版的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现已改版至第三版)被认为是自Joseph Story大法官的"Commentaries o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于1833年问世后,美国最重要的宪法"注释书"

(treatise);有趣的是 ,Story大法官也是哈佛法学院第一位讲座教授。Charles Fried

担任里根政府时期的Solicitor General,是美国重要的保守派宪法学教授,认为法律自成

体系 ,有其独立于社会价值之外的理性 。刑法学教授Alan M. Dershowitz偏重于宪法观点

刑事司法正义,曾参与诸多知名案件,除了也在Bush v. Gore诉讼过程中提供法律意见

更是Simpson案中最重要的被告法律顾问。Elena Kagan专长于行政权理论及政法。

美国法律史大师Morton J. Horwitz所撰写的两册The Transformation of

Law ,贯穿美国从独立之前到二十世纪中期,深入地分析其间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互动 。

中第一册于1977年出版时,更被认为提供了美国法律史一种全新的认识观点 。

批判法学派(Critical legal studies)教授们常对学生极具有启发性即挑战性 ,其

以Duncan Kennedy与Roberto Unger最值得一提。与一般所认知的批判法学者不同的是 ,

Duncan Kennedy与Roberto Unger都是从现行法律体系出发,揭穿既有法律体系所宣称的

值中立。其中Duncan Kennedy于1979年出版的文章"The Structure of Black

Commentaries",从检视common law的基本体系与结构指出现行法律中的基本构造 ,如公

二元对立、实体与程序区分等看似中立的概念,实则包含了维持现状的价值决定;他的A

Critique of Adjudication一书是许多学生的最爱 。至于Roberto Unger更从反省启蒙之

西方知识体系的发展,指出现代西方理性法思考的局限。

两位始于女性主义法学研究的女性教授颇值得一提。Martha Minow从女性主义的观点

发 ,分析认同政治与宪法平等保护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更把关怀的焦点扩大至转型正义的追

寻,从restorative justice的角度探讨转型社会中冲突解决与族群和解的可能性与可行

道 。Janet Halley则结合女性主义与同志理论 ,批判既有法律体系对于女性 、同志以及其

国际法方面,Henry J. Steiner乃系人权学程(Human Rights Program)的指导教

授,亦开立国际人权法等课程。Anne-Marie Slaughter则偏重于国际关系及制度理论

(Institutionalism) ,她同时也是由LL.M.及S.J.D学程组成的Graduate and

International Legal Studies的指导教授,不过她二00二年秋即将离开哈佛,转到普林

顿(Princeton)大学的国际公共事务学院担任院长(Dean of the Woodrow Wilson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甚受学生欢迎的欧体法(EU Law)

世界贸易组织法(WTO)大师Joseph H.H. Weiler ,亦于二00一年秋被纽约大学挖角 。

法律经济分析亦系哈佛相当强的一门 ,许多教授具有经济与法学双博士,并各以不同领

域为法律经济分析之体裁,Lucian A. Bebchuk开有法律经济分析、公司法、公司并购及重

整 、资本市场等课程;Louis Kaplow则开有法律经济分析及税务政策等课程。 Steven M.

Shavell的法律经济分析课程亦颇受学生好评。

公司法方面 ,法学院院长(Dean) Robert C. Clark早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公司法教科

历久不衰,Reinier H. Kraakman的公司法、公司财经(Corporate Finance)、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John C. Coates IV的公司法 ,证交法,公司并购(M&A)等

程,在理论体系与实务运作上皆兼具启发性 。行为主义学派(Behaviorism) 、研究侵权行为

法出身的Jon Hanson的公司法课程则是另一绝 ,不断提出对资本主义的质疑。Hal S.

乃系国际财经学程(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s Program)的指导教授,其国际

金融法 、国际财经法、证券交易法等课程皆颇受欢迎。Elizabeth Warren则系知名破产法

哈佛法学院的智慧财产权及科技法律课程相形稍弱,二00一年春天 ,学生尚集结签名要

求学校强化智财权及科技法律相关师资 。William W. Fisher III所开立的智财权、比较及

国际智财权法体系清晰,甚受欢迎;Jonathan Zittrain乃系法学院最年轻的教授(1995年

JD毕业生),专长领域因特网规范 、计算机法、数字财产权法等 。

东亚研究中心(The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Program, EALS)创办于一九六五

年 ,乃系美国最早的东亚研究单位之一 ,从事国际法比较法、以及中 、日、韩东南亚之法律

哈佛使特教育 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文化研究,经常举办与亚洲议题有关的讨论会或学术演讲。William P. Alford乃系东亚研

究中心的指导教授,其开有中国法研究、国际贸易法 、东亚区域法律等课程。他精通中文 ,

对于亚洲学生非常照顾,也是许多亚洲学生撰写学位论文或申请S.J.D.时的指导教授 。

另外,哈佛法学院的协商训练课程(negotiation workshop)甚为知名 ,常在冬季学

开课,学生分组就模拟案例实际进行协商演练,相当能反映美国法学教育强调演辩协商能力

的精神。不过选修此课程须具有突出的英文口语能力 ,故亚洲学生较少参与。

哈佛使特教育 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据美国消息,为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美国哈佛医学院正在考虑筹办一个中西药结合研究所 。

在波士顿召开的"21世纪东西方卫生保健展望"国际大会上 ,中医药成为美国医学家关注的热点。从中美学者的交流中,人们不难预计,国际中医药研究在未来将进一步升温。

中医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整体性 ,讲究辨证施治和因人而异。美国从事基因研究的著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肯尼思·基德在会议发言中认为 ,中医的这些特色和优势,对根据人的个体差异而进行更有效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他说,人的基因排序是千差万别的 。美国人与欧洲人不一样 ,欧美人与亚洲人也不同。导致基因疾病的物质也是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医学研究要个体化,要更注意对个例疾病的用药研究。基德认为 ,东西方学者将各自研究的成果进行融合,受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

哈佛医学院传统与替代医学研究部主任戴维·艾森伯格博士介绍说,近来 ,美国医学界对中医药的价值认可更加普遍 。从 1995年至今,仅哈佛医学院就有 4700多人从事传统替代治疗医学的研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为其中四个研究项目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关于哈佛使特教育和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 ,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转载请注明来自智勇百科,本文标题:《哈佛使特教育 哈佛大学和哈佛大学教育学院》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